来源:物联网 日期:2018/12/25 20:58:38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交通建设,规划是龙头。必须按照“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理念,坚持适度超前,采用科学方法,认真抓好各项谋划,积极构建内通外达、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打造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
抓交通,既要立足杭州看杭州,更要跳出杭州看杭州;既要立足交通看交通,更要着眼全局看交通。杭州的城市格局在扩大,综合交通的格局也要相应扩大。我们不能再简单沿用过去的单中心、单一化的交通规划理念,而是要基于特大城市的视角,立足于今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的发展,立足于省会城市和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立足于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大杭州的愿景、立足于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枢纽的地位、立足于办好亚运会的要求、立足于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的交通需求,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谋划杭州交通,谋划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致力于打造更多枢纽中心,主动适应杭州多中心发展的城市形态,形成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交通格局。
————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杭州现代综合交通大会战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共享发展
八八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子落,满盘活。
“杭黄高铁一开通,杭州西部区县以及安徽南部地区的发展,一下子就被盘活了。”陈周斌在布满了高铁线路的地图上,指出了一条条发展的新通道。
这条崭新的通道,对于距离主城区最近的富阳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富阳来说,历史上没有铁路接入,市民远途出行都要转道杭州,而杭黄铁路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这一历史,且出行之便捷超乎想象。”在富阳区委相关负责人看来,杭黄高铁的通车,将进一步优化富阳区域条件,大大缩短富阳与周边大中城市和发达城市的时空距离,从而实现区域同城效应。“这对改善富阳区域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与后发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依托杭黄高铁富阳站,已经规划并启动建设富阳区江南新城,这标志着富阳全面开启了“拥江发展”的新时代。
桐庐,也已经充满了期待。
“杭黄铁路建设第一根桩在桐庐打下、第一块桥梁板在桐庐铺设、杭黄铁路第一个高风险管理隧道在桐庐贯通,桐庐段更成为杭黄铁路浙江段第一个全线贯通的标段。杭黄铁路,实实在在圆了我们一个‘高铁梦’。”谈起杭黄高铁对于桐庐未来的发展,桐庐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杭黄铁路桐庐站选址于县城产业主平台的核心区域,是杭州西部4县(市、区)的停靠站中唯一融入主城区的车站,“这样的区位提供了最为便捷的交通出行条件,更为县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支持。”
据了解,桐庐下一步将以站场为核心,构建“富春江滨水风光带、东兴路中央景观轴、高铁新城”的“一带一路一新城”最美县城新门户,努力打造城市建设新高地、招商引资新平台、产业发展新蓝海,成为带动县域发展“最强引擎”。
“今天开始,从建德出发去杭州只要38分钟了,到上海也只要80分钟;去黄山以后还能再去婺源、景德镇、武夷山等。”从萧山来建德创业工作的半岛凯豪大酒店总经理戴三彪感慨,“以后有事情,我只要坐高铁就能直接回杭州了,方便多了,去外地出差也不需要再自己开车到杭州以后再转了。”
更便捷的是,“杭黄高铁开通以后,每天有36对不同型号的高铁、动车上线运行,其中有54趟列车在建德站停靠,通达北京、武汉、西安、郑州、厦门、南昌、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建德到杭州38分钟,到黄山1小时,到上海只要98分钟。”建德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杭黄高铁开通,将提升建德参与区域协作发展的能力,极大推动建德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我们未来会拥有三条高铁,成为浙西重要的高铁枢纽场站,带动建德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建德发展空间格局发生积极变化。”
这样的变化,即将在杭州西部区县市民身边,淋漓尽致地涌现。
围绕高铁站,建德也已经启动了高铁新区建设。作为建德跨越赶超的新引擎、新门户、新平台,高铁新区大气磅礴,规划面积达105平方公里,构建 “一核三区”, 即生态康养旅游综合体和科技创智片区、高铁门户片区、高新产业片区,打造全省“大花园”建设示范区、杭州“拥江发展”先行区。目前,高铁新区已入驻规上企业74家,今年预计产值190亿元。
淳安,也正翘首以待。
“杭黄铁路对淳安发挥绝版山水优势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和杭州城市国际化,对淳安绿色崛起、生态富民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淳安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高铁,淳安启动了杭黄铁路千岛湖站的配套设施建设,涉及站、路、渡、桥、水、村等16个大项目、30多个子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重点突出了道路交通和旅游配套两大功能,建设了驿站和房车、共享汽车租赁点,公共自行车、房车、共享汽车都已经投放到位。在距高铁站2公里处的湖畔,还专门新建了旅游码头。”
沿着杭黄铁路再往西,处在终点的黄山市也同样对这条铁路的开通期待已久。
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黄山市从杭黄铁路得到的最直接利好就是游客的增加。东方证券发布的研报预计,杭黄高铁开通后有望为黄山旅游带来15%客流增量。
而在黄山当地,对这一数字的预计更为乐观。“根据我们的预测,增量在15%到20%之间。”黄山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方颖介绍,黄山市的旅游市场客源50%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原有交通方式主要以高速公路为主,杭黄高铁的开通将大大降低游客出行的时间成本。
相比景区游客人数,高铁站客流的增量更为明显。作为黄山境内最主要的高铁站,黄山北站去年客流量约为396万。高铁综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杭黄铁路开通后,客流量预计将实现翻番,从日均1.2万人次上升至2万人次以上。
事实上,这正是杭州城市能级提升,不断做强杭州都市圈带来的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包括桐庐、建德、淳安这些新建站点,未来还将作为金建、建衢、杭温等线路的节点站,其中,湖杭连接线要引入桐庐站,金建、建衢铁路要引入建德站。建德、桐庐的区域交通枢纽的作用将进一步提升,从而进一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在陈周斌看来,“随着高铁网络日益完善,桐庐、建德等杭州西部节点城市,可以直接快速通达国内其他重要城市和地区,资源要素的流动将更加积极,未来发展一定会更加突出。”
深化融合
八八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一线起宏图。
这条265公里的高铁,也同时串起了长三角城市群深化融合发展的新通道。
对于今年新加入杭州都市圈的黄山而言,这条通道的意义,不言而喻。
就在黄山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第七天,黄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金涛带队来杭,和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签署了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打响了黄山加入都市圈后双方具体合作的第一枪。与此同时,黄山医保部门也在积极对接杭州都市圈的医保经办机构及医院,升级改造医保结算信息系统,实现都市圈内就医结算“一卡通”。此外,黄山市旅游部门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明年将通过杭州都市圈办公室,借助杭州都市圈平台针对国内的中远程旅游市场进行推介。
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正是杭黄高铁开通,区域融合加速,发挥的重要作用。
目前,黄山市正在起草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实施意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等,“这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指导黄山融入杭州都市圈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更重要的是,两个不同省份的城市之间如此频繁地开展交流合作,除了历史渊源和优势互补,最离不开的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是摆在杭州及杭州都市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不久前召开的杭州市委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提出要“做深大融合”,“放眼世界,城市群、都市区联动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推动资源要素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有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在发展大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具体要抓好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做强杭州都市圈和杭州全市域三个圈层。”
事实上,杭黄高铁正是连接这三个圈层的重要纽带。
“杭黄高铁是‘十三五’铁路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是连接浙江、安徽两省的重要通道,是落实国家长三角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杭黄铁路东接杭州东站,西接黄山北站,与京福高铁、昌景黄铁路、池黄铁路无缝对接,为杭州西部地区、安徽南部地区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方式。”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主任王峰在不久前的杭黄铁路现场推进会上直言,杭黄高铁的开通运营,对于完善区域快速路网,加快区域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这张“共享大发展、做深大融合”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首席记者 程鹏宇 记者 陈立平 通讯员 张超
历时近5年、全长265公里、穿越9个区县、总投资365亿元、覆盖1100万人口……
鼓风而进,日行千里。今日,备受关注的杭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至此,杭州西部区县正式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从杭州到黄山北最快也只要1个半小时。
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正从青山绿水间,跃然而出。
“杭黄铁路的开通运营结束了浙江西部不通高铁的历史,对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优化和完善区域快速路网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线路连接起杭州、富春江、千岛湖、黄山等名城、名江、名湖、名山,串连起富阳、桐庐、建德、淳安,有助于促进沿线产业开发,为杭州西部的跨越发展赢得机遇,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远不止于此,杭州市发改委主任洪庆华表示,杭黄高速铁路穿越浙江、安徽两省,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延伸,形成一条“名山—名湖—名城”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加强长三角经济辐射;同时,对于杭州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做强杭州都市圈、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世界名城而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这条重要通道,正是杭州践行“八八战略”、推动“拥江发展”的生动实践,是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的新成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
谋划蓝图
“八八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这条穿越山河、备受期待的高铁,并不是一挥而就的。
“杭黄高铁这个项目,其实在2008年和2009年期间,就已经有设想,建设一条杭州到黄山的线路,但是当时并没有设计从桐庐、建德、淳安这个方向走。”杭州市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周斌回忆,当时从杭州到黄山,刚刚开通了杭徽高速,路程从6个小时缩减至了3个小时;杭千高速也已经开通近2年。“从线路上来说,高速其实已经满足了当时发展的需要。”
彼时,杭州的高铁建设,也正一路挺进。
2008年12月27日,杭州东站启动改扩,一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开始起步;2009年2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正式开工,标志着沪昆高速铁路沪杭段正式开建;作为长三角城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杭高速铁路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被誉为“华东第二通道”的商合杭高铁,也于2008年底、2009年初启动研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西部县市要求通达高铁的呼声,日益高涨。
“当时,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这个方案,要求研究设计;富阳、桐庐、建德、淳安这些地区,也非常积极,希望高铁能通到家门口,共享高铁的红利;黄山也希望能够连接这条线路,接上这一条世界级的黄金旅游通道。”随即,杭州市发改委着手启动了关于杭黄高铁的线路研究和设计。
一连串的选址、设计以及勘测工作,沿着钱塘江畔,逆流而上。
“这条线路,既要将杭州西部区县连接起来,也要提前谋划这些站点未来的功能和方向,比如桐庐站,未来是不是要接入其他的高铁线路。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在当初选址的时候,进行了充分考虑。”在陈周斌看来,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个高铁线路和区县市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统筹起来,将高铁站点区域打造成为当地未来发展的新平台、新区域。”
“V”字形的线路,逐渐浮现。
2014年初,杭黄铁路初步设计方案成功获批;当年6月,杭黄铁路迅速完成了全部前期工作,先期段正式开工。
2014年9月,杭州举行全市征迁动员大会;到2015年春节,已基本完成全线拆迁工作。
此后,杭黄高铁建设捷报频传——
2017年3月,杭黄铁路开始铺轨;
2017年7月,杭黄铁路全线87座隧道全部贯通;
2017年11月,杭黄铁路桥梁铺架主体工程完工;
2018年3月,杭黄铁路完成全线铺轨任务;
2018年6月,杭黄铁路整体工程基本建成;
2018年9月,杭黄铁路开始联调联试。
一步一个脚印,蓝图最终绘成了现实。
世界名城,跃然而出
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时俱进开新篇。
杭黄高铁,是“八八战略”再深化的新成果,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眼下,“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国际区域交通枢纽”的蓝图,已经谋定。
根据规划,杭州将积极推进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大公交、大物流等“五大”建设,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其中,到2022年底,铁路方面将建成铁路杭州西站综合枢纽、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黄铁路连接线,完成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力争建成杭温铁路杭州至义乌段、杭衢铁路建德至衢州段;加快推进萧山机场高铁引入线路、金建铁路(金华至建德段)、杭武铁路(杭州—临安—绩溪段)、沪乍杭铁路的前期工作。
这些重大项目,也同时串起了杭州推动拥江发展、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窗口的画卷。
眼下,杭黄高铁,正疾驰而来;未来,世界名城,正跃然而出。
|